【关键词】 低血糖危 11例临床分析
低血糖是糖代谢异常,造成的以组织缺糖、能量缺乏、组织坏死、器官功能丧失、代谢性酸中毒;及由此引起的植物神经、升糖激素分泌紊乱。造成低糖的原因可因情绪失衡、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、 升降糖激素调节异常,或者因少食、呕吐、腹泻、感染、手术影响,也可能为药源性。低血糖往往以危象形式就诊,危象呈现时, 程度重、持续时间长, 需紧急处理。新近我们收治低血糖危象11例,予以分析。
1 临床资料
1.1 一般资料
总数11 例, 其中男4 例,女 7例;年龄53~87 岁;即时血糖水平1.1~2.9 mmol/L,平均2.3 mmol/L;其中2 例多次发作。基础情况:11 例中7 例为2 型糖尿病,2 例肝硬化,1 例应用极化液1 例,恶性肿瘤晚期。伴发病:8 例伴代谢综合征。
1.2 发病情况
11 例均以昏迷来诊, 8例为晨起发病,2 例为傍晚,1 例为午后。 家属发现体征为昏迷、大汗、身凉,二便失禁。
1.3 就诊情况
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昏迷,血压偏高,全身出汗,肢体肌张力低,心率快,1例有肺水肿,1 例双侧锥体束征阳性。来院当时即测即时血糖, 立即静脉推注50%葡萄糖注射液60~100 mL根据神志和血糖情况决定是否维持静滴(或继续静注)葡萄糖。
1.4 转归
治疗后11 例 全部清醒,其中1 例,再次推注50%葡萄糖40 mL后清醒,2例持续静滴10%葡萄糖500 mL后清醒;一般 5~30 分钟逐渐转醒 ;1 例醒后再昏迷,再次推注50%葡萄糖60 mL清醒;1 例加静注地塞米松10 mg后清醒并维持稳定。清醒后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。11 例均未遗留后遗症。
2 讨 论
人体各组织对糖需求不同,对低糖耐受也不一致。其中高代谢、做功多的器官对糖依赖性高,对低糖耐受性差。造成低糖的原因主要是供需矛盾。因此,在供需严重矛盾、调定失蘅时会出现缺糖症状,而调定的同时也必然出现调定症状。临床症状决定于血糖下降的程度和速度(≥0.06 mmol/(L·min)、个体的反应度、个体的耐受性。
葡萄糖是脑部的主要代谢底物,而脑的糖和糖原储备极其有限,且其代谢率高,一旦低血糖,5~10 分钟脑功能即障碍,继后脑器质改变。其变化自皮层至脑干顺序改变(除海马回和边缘系统外),表现为:精神不集中,头晕、反应迟钝、视物模糊、步态不稳;幻觉、躁动、行为怪异;神志不清,幼稚动作(吮吸。假脸)、舞蹈样动作、阵挛性张力性痉挛、锥体束征阳性、昏迷、血压下降;6 小时后发生组织学改变,呈现只能部分可逆的改变。昏迷时间越长,病死率越高[1]。
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滞后,血糖高峰和胰岛素高峰不同步,餐后1~2 小时血糖达峰,而胰岛素餐后3~5 小时达峰,导致低血糖发生, 年龄大者昏迷多见,据报道,服降糖药所致昏迷者几乎都在60 岁以上[2]。本组11 例均为53 岁以上。
应用水杨酸制剂、β受体阻滞剂、胰岛素,加之心衰、肾衰,消化道症状重进食少,极易发生低血糖,且应用β受体阻滞剂会减弱继发交感兴奋,从而不易调高血糖[3],并且不出现交感兴奋症状和体征,高龄者皮层反应迟钝,饥饿感不强烈,往往直接进入昏迷。
老年人疾病缺乏监管护理、且多健忘或每次服药种类多而混淆,也是造成低血糖至昏迷的原因之一。
肝硬化时,肝糖原储备少,糖的吸收、异生、糖元合成分解均可异常。代谢率高时,如调糖稍滞后即可造成低血糖。
肿瘤晚期,进食少代谢率高,部分肿瘤分泌类胰岛素样物,低糖率也高。
本组资料7 例为2型糖尿病, 足见2型糖尿病在病程进展尤其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。
低血糖昏迷必须做急诊处理,其方法:快速静脉推注50%葡萄糖30~50 g,并持续静滴维持,监测血糖;如血糖不能达标,则可加用糖皮质激素或胰升血糖素。并且需处理继其后的脑水肿等的并发症,必要时吸氧; 本组资料均采用即刻静注30 g 以上葡萄糖、并持续静滴必要时再次静注的方法, 效果显著,并有效防范了再次低血糖的发生。
【参考文献】
1] 许我先,都本杰.临床内科学危象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89:183-199.
[2] 廖二元,超楚生.内分泌学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1:1655.
[3] Service FJ. Hypoglycemia[J]. Med Clin North America, 1995,7990(1):1.